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代表风采 >> 文章详情

刘四田:深耕田野践初心 履职为民显担当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5-10-31 09:57   [收藏] [打印] [关闭]

在江汉平原沃土上,有一位深耕蔬菜产业30余年的“新农人”;在人大代表履职赛道上,有一位始终心系群众、情牵农业的“代言人”。他就是孝感市、云梦县两级人大代表,云梦县四季长青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湖北梦之芹蔬菜专业合作社联社总经理刘四田。他以“种好四块田、当好人大代表”的初心,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种好“科学发展田”

“当代表,首先要带群众把‘饭碗’端稳,把产业做优。”这是刘四田常挂在嘴边的话。1993年,看到家乡土地抛荒,他毅然放弃建筑行业的稳定收入,转包100多亩荒地开启农耕生涯。从最初的“门外汉”到后来的“土专家”,他用30年的探索,走出了一条科技兴农的路子。

他深知“产业强则乡村兴”。2013年,他联合14个家庭农场、200多户菜农成立四季长青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率先引入“专家工作站”,与中国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长期合作,聘请长江流域蔬菜首席专家邱正明等“智囊团”驻点指导。通过反复试验,他筛选出西兰花、特色南瓜、甜玉米等20多个适合本地种植的新品种,推广面积超10万亩,让云梦乃至孝感的露地蔬菜品种和种植模式打上了“刘四田印记”。

“科技不是口号,是能让菜农多赚钱的实招。”他在合作社推广“物联网+水肥一体化”系统,研发“人字架立体栽培技术”,使南瓜产量提升30%;建成600吨冷库、分拣中心和育苗工厂,推动9个蔬菜单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注册“田云香”“梦之芹”商标,产品直供武汉、广州等大城市,甚至远销越南、泰国。2023年,合作社核心基地1200亩,年产蔬菜5500余吨,产值1470万元,社员人均纯收入达3.5万元。

从撰写《南瓜和西蓝薹的种植模式》发表于《中国蔬菜》,到参与编写《青花菜、西蓝薹和皱叶菜绿色生产技术》成为全国乡村振兴教材,刘四田以“实验室+田间”实践,诠释了人大代表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责任担当。

种好“扶贫责任田”

“当代表,就是要让更多乡亲腰包鼓起来。”这是刘四田履职的朴素追求。作为市县两级人大代表,他始终把“带动脱贫、促进增收”作为履职重点,创新“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让“责任田”长出“致富苗”。

种菜不能“单打独斗”。以前,深港村蔬菜种植单一,基本上是毛豆、花椰菜等。品种质量差,卖不出好价钱来。2013年,刘四田成立云梦四季长青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依托基地,网络农户(家庭农场),采取五统一分(统一品种布局、统一技术规程、统一肥药使用、统一质量检测、统一组织销售、分户管理)方式,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运作,品牌化发展,做大做强蔬菜产业。

合作社成立以来,成员由最初42户发展到现在185户,基地规模由本村680亩发展到5000亩,年销售收入由100万元增加到1320万元。基地被列为国家级蔬菜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核心示范基地,成功引进西兰花、特色南瓜、甜玉米、松花菜、红皮莴笋等新品种,推广10多项“三新”技术,优良品种和高效种植模式应用率达100%,9个单品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他还注册“梦之芹”和“田云香”两大蔬菜商标,产品畅销国内多个地区。合作社被评为中国优质农产品3A示范社。

村民陈长军深有感触:“我们村的特色南瓜种了几年了,好收成靠的是高品质,合作社在发展自身的同时,给予社员种子、技术方面的支持,引进的南瓜品种不仅色泽鲜亮,而且营养丰富,亩产收入由原来的4000元提高到上万元。”

种好“民生议事田”

“代表不是荣誉,是替群众说话、为产业发声的责任。”刘四田的办公抽屉里,放着20多本日记,除了种植数据,更多的是走访群众时记下的诉求。

作为人大代表,他始终聚焦蔬菜产业“大而不强”的痛点。在云梦县人代会上,他提出关于“加强云梦县蔬菜加工业,培育推动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直指当地蔬菜加工转化率不足20%的短板,建议建设加工产业园、加大政策扶持、引入科研力量破解技术难题。建议被纳入重点办理事项,推动了云梦县启动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目前已引进5家龙头企业,年加工蔬菜15万吨。

在“代表行动”活动中,他走遍全县8个蔬菜主产乡镇,收集到育苗技术差、销路不稳定等20多条意见,随后推动合作社建成3300平方米育苗工厂,免费为农户提供优质种苗;联合镇人大代表召开“蔬菜种植民主议事会”,推广“西兰花-小型南瓜-松花菜”高效种植模式,让亩均纯收入从4000元跃升至1.2万元。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他的手机里存着500多个农户电话,只要接到求助,他总会第一时间赶到田间。这种“事事有回应”的担当,让他成为群众心中“信得过的代表”。

种好“乡村振兴田”

“乡村振兴,不仅要富口袋,还要美生态、强文化。”刘四田的“代表视野”早已超越了蔬菜种植本身。他打造的四季长青蔬菜主题公园,成了云梦乡村振兴“打卡地”——大棚里,鹤首葫芦、巨型南瓜等奇珍果蔬琳琅满目;田埂上,研学学生测量生长数据、体验农耕乐趣;“我家菜园”项目让城市居民认养地块,年接待游客3万多人次。

“让田园变公园、变乐园,这是我当代表的另一个梦想。”他与云梦实验小学、黄香小学共建研学基地,让孩子们在田间课堂学习农业知识;推动建设1.38公里鲜花长廊,串联高新农业产业园与美丽乡村,带动周边发展农家乐、民宿,让“菜田”变成“景点”,让农民分享“美丽经济”红利。

从“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到“湖北省十佳农民”,从“省内基金农技推广奖”到“全国百优保供先锋”,荣誉背后,是刘四田作为人大代表对“为民履职”的生动诠释。他常说:“我是农民,懂土地的脾气;我是代表,知群众的期盼。”

如今,58岁的刘四田每天穿梭在田间地头,他梦想的蔬菜深加工产业园、智慧农业示范区、农旅融合综合体正在变成现实。这位扎根泥土的人大代表,正以“一茬接着一茬种”的韧劲,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里,书写着新时代人大代表的风采。(云梦县人大、隔蒲潭镇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