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代表风采 >> 文章详情
张萍:履职没有终点 永远在路上
在沙市区胜利街道青龙台社区,居民们熟悉一个身影,信赖一个声音。她不是社区干部,却常年奔走于楼栋之间;她手握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将履行代表职责深深植根于基层和群众心间,她就是沙市区人大代表张萍。
一本民情日记里的民生温度
“谁家老人需要定期探望,谁家孩子需要助学帮扶,谁家残疾人需要就业援助……”翻开张萍随手在侧的“民情日记”,密密麻麻记录着居民的急难愁盼。这本厚厚的日记本,不仅是她的履职“宝典”,更是一条代表与群众之间双向奔赴的“情感纽带”。
福地世家小区的陈奶奶是张萍长期关注的孤寡老人之一。年近八旬的陈奶奶腿脚不便,靠微薄的退休金生活。张萍不仅将陈奶奶列为重点走访对象,还为她量身定制了帮扶方案。在她的“民情日记”里,详细记录着陈奶奶的用药情况、生活习惯和特殊需求。除了定期送去生活必需品,张萍还特意为老人申请了紧急呼叫器,联系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健康档案,组织志愿者轮流陪护。
去年冬天,一场寒潮来袭。张萍第一时间想到陈奶奶家的水管防冻问题。她冒着严寒赶到老人家中,为水管穿上“棉衣”,又检查了取暖设备。临走时,还不忘把印有自己手机号的联系卡贴在老人床头最显眼的位置。“有困难,随时打电话!”这个温暖的举动,让陈奶奶感动得热泪盈眶。
一把分贝仪量出的履职精度
盛夏时节,一场因空调外机引发的邻里纠纷让整个楼道弥漫着火药味。楼上新搬来的年轻租户安装了空调,外机正对楼下李阿姨家的卧室窗户。每当空调运转,热浪裹挟着噪音扑面而来,让本就患有失眠症的李阿姨苦不堪言。从最初的沟通到激烈的争吵,再到最后的互不理睬,这场纠纷持续了半个多月,物业多次协调都无功而返。
张萍得知情况后,没有急于评判是非对错。她先是在一个闷热的午后,来到李阿姨家中实地感受。站在卧室窗前,轰鸣的噪音伴随着热风确实让人难以忍受。细心的她不仅用分贝仪记录了噪音值,还用温度计测量了温差。随后,她又找到楼上的年轻租户小刘。通过交谈了解到,这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收入有限,重新安装空调外机将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掌握了双方的实际困难和诉求后,张萍组织了一次特别的“圆桌会议”。她请来了空调维修师傅现场勘查,提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通过加装导风罩改变出风方向,同时在支架上加装橡胶垫减少共振,总费用不到200元。“小伙子,你看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不会增加太多负担。”“李阿姨,年轻人打拼不容易,咱们也互相理解。”在她入情入理地沟通下,这场持续多日的纠纷终于圆满化解。
一条建议诠释的责任担当
夜幕降临,张萍办公室的灯还亮着。她正在整理最近收集到的民意信息,准备下一次的代表建议。书柜里,一摞摞民情日记、调研报告、履职记录,见证着她五年来的付出与坚守。
作为沙市区第七届人大代表,张萍始终聚焦民生关键小事与基层治理难题建言,先后提出《加强集贸市场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老旧小区管理长效机制》等5条中肯的建议,有效推动永红社区新生市场提档升级,促进沙市区农贸市场整体良性运行,更为探索老旧小区长效化管理机制贡献了智慧。
“履职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这是张萍常说的话,也是她行动的真实写照。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一次次耐心的沟通、一件件实事的办理、一条条精准的建议,在平凡的社区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履职篇章,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人大代表的风采——扎根于民、代言于民、服务于民。(欧阳雅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