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代表风采 >> 文章详情

陈木兰:让岛上书店成为一座灯塔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5-11-18 14:24   [收藏] [打印] [关闭]

长江中游第一大江心洲枝江市百里洲镇,因环江堤防长74公里,合百余华里,故名百里洲。当地人习惯将这里称为小岛。

从最初关注岛上留守儿童的乡村伴读“孩子王”,到身体力行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岛上书店”创始人,再到为民代言的人大代表,陈木兰始终饱含着为民情怀,用脚步丈量岛上的每一寸土地,时刻关注群众文化生活需求,将读书启智的种子洒满百里江洲,在三峡水乡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动人画卷。

游子归乡,办起乡村公益书店

由于家里条件不好,直到10岁,她才在同学那儿读到人生中的第一本童话书。从此以后,阅读成了陈木兰的习惯和快乐源泉。

后来,她考上大学,一直在外打拼。一次回家探亲,心里瞬间揪紧了:屋还是那座屋,地还是那片地,年轻人却都往外跑,留守的孩子们大多与手机为伴。

“我是吃着这里苞谷饭长大的,没有理由不回来报效养育我的这片土地!”从百里洲到全世界,从全世界回百里洲。33岁那年,她毅然放弃上海的工作,回到家乡百里洲,自费16万元办起该市第一家公益书店。

“岛上书店”不卖书,也不靠借书赚取租金,更不售卖其他物品,而是免费提供阅读空间。

起初,很少有人愿意走进店来,即便进来了,也只是略看一看抬腿就走。陈木兰便带着书本,走进乡村屋舍、田间地头、校园教室,向乡亲们推广书店和阅读文化。

渐渐地,书店里聚集了越来越多的阅读爱好者。后来,她陆续举办“岛上朗读者千人读书会”“抗洪历史故事分享会”等大型读书分享活动,开展公益读书活动500余场次,接待读者超3.5万人次。如今,“岛上书店”成为百里洲一道亮丽的文化“名片”,陈木兰也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花姐姐”。

点灯计划,打造一平方米阅读空间

2021年12月,她当选宜昌市人大代表后,感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她将根更深地扎进乡土里,走村串户遍访学生及家长、召开“民情恳谈会”……她的笔记本上记满了乡亲们的烦心事、揪心事、期盼事。

在走访200余名学生过程中,陈木兰发现,很多孩子没有专用的书桌,趴在哪里写作业,哪里就是书桌。

于是,一个惠及乡村儿童的读书计划在她心中油然而生,那就是打造“一平方米阅读空间”。

2024年初,陈木兰团队汇聚来自全国各地的公益力量,发起了“岛上书店·点灯计划”,计划帮助乡村孩子改善学习环境,在家中打造一平方米的阅读空间。

陈木兰带队先后走访岛上的100名孩子,为他们建立档案。物质上,陈木兰团队为孩子们提供书桌、椅子、台灯、书本、学习用品、体育用品、生活物资等;精神上,陈木兰坚持定期地回访,提供阅读辅导、心理疏导等服务。

儿童小李因为“一平方米阅读空间”爱上了阅读,成了“生物迷”。不到9岁的他能分辨百里洲岛上的20余种动物、植物,并能叫出标准的命名。小李的奶奶说:“这全得感谢‘花姐姐’送来的生物百科全书。”

乡村工作,尤其是文化工作,的确难做,但爱和真诚是永远的通行证。2024年底,岛上书店已凝聚8名骨干成员,吸引了全国各地300余名热心志愿者加入。岛上书店也被纳入中宣部“乡村伴读计划”、被全国总工会表彰为“玫瑰书香·最美女职工阅读点”、湖北省委宣传部授牌“中心农家书屋”。

履职为民,回报家乡的公益情怀

“木兰代表,当前乡村迫切需要能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型阅读空间 ”在走访选民过程中有人反映。

陈木兰立即记下,会后马上现场查看,跑部门、争资金,在乡村的闲置房屋,或有条件的卫生室、村民活动中心等乡村基础设施和社交场所,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开辟出若干个书香味、乡土味、地标性的“乡村共享阅读空间”。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陈木兰提出,“ 阅读,不是一个人的独行,而是一群人的并进;乡村阅读推广,也不是一个人、一个村庄的事,而是全社会需要共同营造的愿景。”

目前,陈木兰的“岛上书店”团队已与全市2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图书馆、200余家机关、企业、学校联动,以点带面推广乡村伴读,累计举办读书分享活动210余场,为3万余名群众提供阅读公益服务,实现了从百里江洲向枝江全域推广。

陈木兰坚信,从“离开牌桌”到“走近书桌”,从“放下手机”到“重拾书本”,未来一个个“乡村共享阅读空间”,将会成为村民了解政策法规的“知识空间”、科技致富的“黄金空间”、群众生活的“欢乐空间”和村风民风的“和谐空间”。“岛上书店”将用书籍点亮乡村文化生活之光,在乡村振兴建设中释放大能量。

陈木兰常常推介的一本书就是《灯塔》。她说“手中有文学,枕边有童话,心中有灯塔”。从一束微光,到聚成灯火,陈木兰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走了6年。她期待更多的人加入,在更多的乡村,能有这样的光,去照亮、去救赎、去继续谱写这篇乡村大地上的动人童话。(李冬 梅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