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履职动态 >> 文章详情
襄阳市襄州区黄集镇人大代表在一线,奏响乡村振兴 “增收曲”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一位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的人大代表(李同奇)与团结奋进的村“两委”班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吹响实干的“号角”。他们以“产业富民强村”为初心使命,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誓言化作田间地头的忙碌身影,在黄集镇李楼村的土地上,镌刻着履职者的足迹,诉说着为民增收的民生故事,彰显新时代人大代表与基层班子的担当作为。
党建引领强根基,点燃产业增收新引擎。李同奇深知,党建是乡村振兴的“定盘星”,能凝聚起全村发展的磅礴力量。作为群众信赖的代表,他与村“两委”班子紧密协作,在李楼村被确定为省级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后,率先提出“调优种植结构、盘活闲置资源、带动群众增收”的发展思路。为让想法落地,他和班子成员外出学习考察、深入农户征求意见,经村民大会集体商讨后,积极向区振兴局汇报争取150万元资金,整合村内撂荒地建成22个蔬菜大棚(占地40亩)。他常说:“李楼村交通便利、民风淳朴,把撂荒地变成‘增收田’,才能让群众真正受益。”这一举措不仅让闲置土地“活”了起来,更让村民钱包“鼓”了起来——村委会以每个大棚3000元的价格发包,农户每年靠大棚种植增收3-5万元,村集体年收入增加6-7万元;同时优先聘请村内闲散人员在大棚从事蔬菜分拣、除草等工作,让群众既能挣钱又能照顾家庭。李同奇与村“两委”通过“党员引领、多方联动”模式,像一束火种点燃全村产业热情,让“大棚经济”成为李楼村增收致富的核心支撑。
坚守初心践使命,彰显代表一线履职担当。李楼村人大代表李同奇始终把“为民办实事”放在履职首位,与村“两委”在推进共同缔造试点工作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针对农户缺乏种植技术的难题,他主动对接市农业农村局专家、镇农技站工作人员,定期邀请他们到大棚实地讲解,手把手教农户选种、施肥、防病虫害,既让农户“涨知识”,又保障蔬菜“长品质”;面对群众务工需求,他牵头建立“本地闲散人员就业台账”,优先安排大棚务工岗位,解决留守人员、困难群众就业难题;在蔬菜生长关键期,他每天扎根大棚,查看温度、排查病虫害,严格落实“不带外来食物进大棚、分片生产不串棚、菜品用水及时排”的管理纪律,还推动在大棚周边设置防蚊虫网、安装杀虫灯,从源头守护蔬菜品质,让群众种得放心、卖得安心。
聚焦发展破难题,拓宽群众致富新渠道。为解决农产品“小散弱、销路窄”的问题,李楼村人大代表李同奇与村“两委”以“实体强村”为目标,全力打响李楼村优质蔬菜品牌。在种植环节,他们严格把控大棚温度(保持12℃以上),保障四季新鲜蔬菜供应,且坚持零添加标准,不使用农药、激素类生长调节剂,用附近养牛场的牛粪作无公害肥料,确保蔬菜绿色健康;在销售环节,李同奇主动对接市场,如今村里的蔬菜不仅受本地常客青睐,市区酒店、附近中小学食堂也纷纷上门订购,蔬菜已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
从闲置荒地到连片大棚,从零散种植到规模增收,黄集镇人大代表用实干与担当,书写了“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生动篇章。未来,黄集镇人大将持续深化“四个一”工作法,聆听群众呼声,凝聚发展力量,强化担当作为,继续做足富民强镇产业文章,为建设“大美黄集”奏响胜利凯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