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履职动态 >> 文章详情
京山市人大驻村工作倾听民意助义诊,群众健康有“医”靠
“陈医生,我这眼前总是感觉像有层蚊帐隔着,看东西模模糊糊的。”京山市宋河镇白竹村独居老人谭道枝急切地向陈医生陈述着自己的病情。“老人家,您这是白内障,需要早点去医院进行手术,很快就可以恢复了。”市人民医院眼科医生陈冬梅一边诊断,一边递上联系卡,“这是我的联系方式和坐诊时间,如有需要您随时联系我,我们第一时间为您安排就诊。”
金秋九月,秋高气爽,清凉的秋意挡不住白竹村议事堂门口群众的热情。远离市中心城区50余公里的偏远山村,村民正排队领取就诊卡,依次参加检查,根据检查结果由各专科医生现场把脉问诊……“白竹村离城区较远,我们上了年纪大人出行也不方便,平时想到城区医院看个病什么的真不容易。今天,京山市人大驻村工作队和市人民医院联手组织义诊,送医到了家门口,机会难得呀!”参加问诊的老人家们你一言我一语感慨道。
群众“点单”,人大“接单”,从访民情到聚民智
“白竹村地处偏远山区,绝大多数年轻人外出务工,留守老人儿童较多。通过落实产业扶贫惠民政策,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一老一小’就医难却成了群众普遍关注的话题。”村党支部书记李章宏如实向驻村工作队介绍脱贫攻坚过渡期相关情况,“希望工作队多多为咱村民健康问题排忧解难。”“李书记,您放心,从帮扶村级产业发展到引导群众致富增收,从村民养老育小到‘两不愁三保障’政策落实,从有效监测脱贫户返贫致贫到提升群众生活质量,这都是我们工作队应尽职责。”市人大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队长石攀郑重地回答道。
为民许承诺,五岳倒为轻。市人大驻村工作队以开展“五访五看”活动为契机,盛夏顶烈日,雨天踏泥泞,两个多月来,工作队员踏遍了白竹村山山水水,深入走访座谈群众32次324户,多途径筹集帮扶资金,慰问低保户、五保户、脱贫监测户27人次。
伴随走访座谈不断深入,山区通讯信号弱、留守老人儿童就医问诊难、少数“死角”湾组群众安全饮水不便、公共健身设施损毁等群众普遍关心的民生问题一一汇聚到工作队的记事簿上。
人大“议单”,医院“备单”,从顺民意到送民医
为解决群众就医难题,驻村工作队第一时间向市人大常委会作专题汇报。京山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将以送医下乡为重点的驻村工作列入主任会议议题。“经过主任会议讨论决定,由相关委室迅速协调市卫健局,联合市人民医院共同组织开展一次送医下乡义诊活动,”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李斌告诉笔者,“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开展‘拉网式’入户摸排,详细了解群众的寻医问诊需求。”
“近期经常闹肚子,到镇卫生院看过好几次门诊了,症状一直没有缓解,希望专科医生好好诊断一下”“突然站起来时总感觉头晕眼花,希望全科医生能给个说法”“眼前总感觉灰蒙蒙的,一直没机会去看眼科医生,好像最近还严重了”白竹村会议室内,前来向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反映问诊需求的群众络绎不绝。驻村工作队会同村两委对村民问诊需求提前做好登记分类,便于提高本次送医下乡的精准性和实效性。
根据驻村工作队提供的问诊需求信息,市人民医院有针对性地组织7个临床科室共12名经验丰富的专科医生团队,检查项目涵盖老年医学科、眼科、康复医学科、消化内科等,精心准备为白竹村群众送上一份沉甸甸的健康“外卖大礼包”。
医院“派单”,群众“验单”,从解民忧到暖民心
“来了来了!”顺着一位村民手指的方向,早早等候多时的村民看到市人民医院的救护车缓缓驶来,一台台专业医疗设备摆开阵势,医护人员各就各位,市人大驻村工作队和市人民医院联手开展的义诊活动正式“开张营业”。
医务室内参加B超检查的村民自觉排起了长队,相互之间关心着对方准备检查的项目。“真没想到在家门口就可以接受专业医疗检查,这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一位留守老人自言自语道。议事堂内,消化内科的医生们悉心指导村民进行幽门螺杆菌测试,并为几位长期消化不良的留守老人赠予了药物,长期消化不良的李少杰老人开心地握住医生的手连连道谢。院场里,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全科医生郭唐猛博士一边耐心地为几位身患慢性病的村民答疑解惑,一边将本人联系卡分发给群众,嘱咐大家日后可以随时联系自己……在义诊交流互动中,医护人员通过现场检查、即时问诊、长期跟踪等方式,服务群众240余人次。对于行动不便的慢性病患者,医护人员发放了便携式联系就诊卡30余张,并承诺有需求可第一时间安排诊疗服务,有效破解群众看病和住院的“两难心结”。
“今天送医问诊是回应脱贫过渡期群众心声的重要一环,日后我们将结合偏远山村群众需求实情,灵活多样地开展帮扶活动,为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助上一臂之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华边组织群众有序参加检查,边与排队接受检查的群众互动交流。
健康“外卖大礼包”不仅包含送医下乡,更有送医上门。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郭唐猛、被誉为“中国好人”的爱心工作室负责人施丽、市人民医院外联部主任吴莹等,通过入户走访,现场为5位身体行走不便的群众上门服务。脱贫监测户刘洪涛因为下身瘫痪,长期卧病在床,日常生活难以自理,施丽现场了解这一情况后,第二天便主动联系到驻村工作队,为其送上行走器和生活物资。在爱心工作室和驻村工作队的关心下,时隔多年刘洪涛第一次走出屋子,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他哽咽着握住几双温暖的手,感谢鼓励自己重新扬起生活的勇气。
匆匆踏过小路的,是丈量民生的脚步;时时放心不下的,是心系群众的责任;久久温暖人心的,是纾困解难的善举。这份沉甸甸、热腾腾的“健康外卖大礼包”,既是践行医者仁心的真实写照,也是驻村工作回应群众期盼的履职情怀。通过驻村工作队持续多方协调对接,山区移动通讯信号弱、“死角”湾组群众安全饮水难及公用健康设施损毁修复等群众关注的系列民生问题相继落地见效。(李伟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