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议案建议 >> 文章详情
宜都:人大代表助力“三线文化”打造
什么是三线?三线是1964年到1980年,在当时国际局势日趋紧张的情况下,为加强战备,逐步改变我国生产力布局的一次由东向西转移的战略大调整。
1965年,隶属于“三线工程”的国营中南光学仪器厂(代号388厂)在宜都市高坝洲镇宋山脚下落户,数以万千的职工和职工家属从千里迢迢之外赶来,用热血与汗水,勤劳与智慧,在大山之中修建了这处规模宏大的军工厂。
“我家里还有几样我们当年工作的老物件,现在的年轻人估计都认不得了,我现在就是担心我百年之后后辈不知道情况随意扔了,那就太可惜啰!咱们社区能不能考虑建设一个类似博物馆的地方保存起来?”2022年10月份,4位人大代表在走访过程中,收集到高坝洲镇中光社区多名居民反映的一条建议。
自2004年388厂总部搬迁至宜昌高新区后,人去楼空,曾经火热的生产场面不复存在,遗存的厂房向世人展示着那段如歌岁月,无言地诉说着曾经的过往和兴衰。如今,还有几十名退休职工和家属居住在这里,提起那段火热的历史,他们依旧心潮澎湃。
在那个特殊年代里,那一段曾经的辉煌,见证了一代军工人,为了祖国的国防事业,曾经绽放在这个偏僻山沟里的青春芳华。如何让那段火热的历史不被遗忘?如何把社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相连?如何把大家的力量凝聚在一起?这成了大家共同的心愿。
收到意见后,代表们第一时间与中光社区居委会沟通协商相关工作,随后镇人大、村两委组织召开了楼长会,进一步收集群众意见建议,集中民智共同商量解决方案。
依托极富历史韵味的工厂旧址和人文环境,人大代表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大力挖掘三线军工文化,在社区居民的积极支持、自发捐赠下,共搜集手稿类资料100余份、图片影像类资料1000余张、工作生活用品200余类,由于大家伙儿的齐心努力,“三线历史文化展览馆”主体工程历时4个月顺利完工。
看到年轻时的“记忆”终于有了家,388厂退休职工刘明和说:“这个地方见证了我的青春热血,厂子搬迁后,我们也老了,我很怕这个地方和我们一样老去,直到无人所知。从去年开始,眼看着几位人大代表为这件事情四处奔走,想到我们那段历史没有被遗忘,心里感觉热乎乎的。”
“三线历史文化展览馆”的建设,是人大代表主动深入社区、走进社区网格,当好“信息员”“联络员”的一个形象缩影,除此之外,人大代表还提出了很多丰富居民晚年生活的建议,让他们不仅老有所依,更是老有所乐。
“我们要把中光社区建设成一个适宜养老的康养社区,通过入户走访、座谈交流、视察调研等形式,最大限度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及时收集和反映社情民意信息,了解社区建设短板弱项,掌握居民群众所思所盼。同时,也要引导年轻一代心怀敬意地去学习和传承‘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建设精神,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尽情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高坝洲镇人大主席李成说。(通讯员:胡震亚 王美林)
责任编辑:刘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