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议案建议 >> 文章详情
让代表满意 让群众受益——十堰市推动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提质增效
“我对市发改委的办理答复非常满意。”十堰市人大代表王东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在十堰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加大十堰市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力度的建议》,得到了市发改委的高度重视,目前正积极办理,强力推进。
人大代表来自人民,代表建议汇民生、聚民意,饱含人民群众期盼。近年来,十堰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府高度重视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认真研究吸纳意见建议,积极回应民生关切,一批高质量建议落地结果,服务了民生福祉改善,助推了经济社会发展。2022年,十堰市政府接收承办的154件市“两会”建议,已全部办理完毕,答复率、见面率、办结率、满意率均为100%。
夯实责任 汇聚合力
办理好人大代表建议,是改进和提升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
十堰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议办理工作部署,按照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工作要求,将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研究系统贯彻落实工作措施,不断强化其“国之大者、办理为民”的政治属性,不断提升政府治理效能与执行力,增进人民福祉。
市委、市人大、市政府领导领办人大代表建议已形成常态机制,建立了市领导领办、各单位具体承办、市“几大家”办公室协调督办“三位一体”的办理体系,实现了项目有标准、责任有领导、推进有团队、工作有措施、完成有时限的“五个一”协调推进新格局。
坚持以上率下,强化组织穿透,实行挂图作战,切实做好协同创新和深度推进落实工作。同时,注重将办理工作纳入政府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项目,用好考核激励“指挥棒”。
每年省、市“两会”结束后,市委市政府都在第一时间召开建议交办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市“几大家”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亲自领办督办,市政府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专班推进,督促承办单位始终围绕领办、分办、交办等职责,全力开展好综合协调服务工作。
承办单位党组(委)扛牢集体责任,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制度,形成自上而下压力传导、自下而上落实反馈的责任体系。通过现场踏勘、重点调研、座谈会商、协调督办等多种方式,与建议人“面对面”“心连心”“实打实”的坦诚沟通、同心同向,不断提高人大代表对办理工作的认可度、满意度和落实率。
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公开建议办理结果,主动接受人民群众与社会各方的监督。先后修订了十堰市建议办理工作规范,优化了建议网办工作系统。
督帮并重 提质增效
提得好还要办得好。衡量代表建议办理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在于建议涉及具体事项的解决与落实实效。
十堰市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强化督办落实,完善制度建设,多措并举,齐心协力,推动建议办理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今年元月8日,在市政府六届一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印发了《关于分解落实2022年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代表建议和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委员提案办理任务的通知》,正式拉开年度办理工作序幕。
4月,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动建议办理工作。
6月底,市政府办公室牵头组织,对年初以来建议办理情况开展了年中联合督查,对市级领导领办的建议进行了重点抽查、现场督办,帮助承办单位改进提升办理质量。
9月,市政府召开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推进会,专题研究、调度和督办办理进展,促进了建议办理备案进程再提速、质效再提升和结果再优化。
十堰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府坚持“督帮”一体、并行并重,把协调、督促、帮助和服务贯穿于建议办理工作全过程。
在办理过程中,敦促指导各承办单位建立健全协商机制,将“文来文往”和“人来人往”结合起来,将“请进来”与“走出去”结合起来,加强与人大代表的沟通,充分听取意见建议,积极研究吸纳转化为政府决策或工作措施。
在质量把控环节,把解决建议涉及到的具体事项或实际问题,作为评判办理工作实效的重要标准,要求个别承办单位对“基本满意”和“不满意”建议进行“二次办理”,改进提升。
在跟踪落实与审核环节,对承办单位的办理实况,进行回访督导、跟踪问效,推动代表建议办理从“答复型”向“落实型”转变、从关注“满意率”向“落实率”转变。
严明问效奖罚。在建议办理实效考核中,对办理先进典型、成熟经验和创新做法,及时总结推广、宣传推介、表彰激励;对讨价还价、推诿扯皮、敷衍塞责、贻误工作的,加大依法查处、追责问责、惩戒震慑的力度,有力推动了全市建议办理工作进一步转作风、提能力、尽职责、优服务。
为民办理 办理为民
人大代表建议是宝贵的智力资源和广泛的民意来源。
十堰市市委、人大、政府将代表建议办理与全市整体工作、长远发展深度结合,认真采纳、积极落实,努力将代表建议转化为深化改革、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政策措施,努力做到让人大代表满意、让群众受益。
围绕落实市人大代表梅华、王成提出的《关于加快汉江新城建设的建议》,十堰市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领衔办理,加强组织领导与协调调度,于5月8日设立十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十堰汉江生态城),并对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任命。同时,开展规划编制,出台系列政策文件,加强财政支持,推进“以升促建”,争取立法支持。
围绕落实市人大代表何虎啸、田英欧提出的《关于支持方特主题乐园项目建设的建议》,十堰市成立市、区两级项目建设指挥部定期会商研究项目进度,积极筹措项目建设资金,强力保障项目建设用地。项目已于3月20日开工建设,建成后将与武当山、青龙山地质公园、丹江口生态文化旅游区形成业态互补,极大推进全市文旅产业发展。
乡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特别是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事关广大农村群众生命健康。围绕市人大代表雷兆明、汤艳提出的《关于稳定乡村医生队伍的建议》,十堰市高度关注并千方百计在稳定中促提升,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乡村医生养老补助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推动了乡村卫生体系软硬件条件全面改善,基本解决了村医养老保障后顾之忧。
智慧城市建设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大势、方向与形态。围绕市人大代表陈希全提出的《关于加快建设现代智慧城的建议》,十堰市加强顶层设计,构建“五个一”的建管架构,出台了《十堰市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确立“两园一心一云一大脑两产业”总体规划。加快数据归集与数据共享交换,推动政务数据资源共享融合。率先在全国地级市中打造“全域一朵云”即“武当云”,政务系统上云率达63%。
建议集聚民意、反映民声。十堰市市委、人大、政府将切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会贯通、扎实贯穿于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全过程,不断找准工作结合点和着力点,举一反三,分类推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努力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一件件代表建议的办理落实,让广大人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