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监督动态 >> 文章详情
十堰市郧阳区人大监督护航“生命线” 清泉润民暖人心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基、生态之要,农村饮水安全更是关乎千家万户福祉的“民生生命线”,直接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成效。今年以来,郧阳区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农村饮水安全监督工作作为重点监督议题,聚焦工程建设、水质保障、运行管护等关键环节,构建“精准监督、全程监督、有效监督”的闭环体系,让汩汩清泉不仅流进农户家中,更润透群众心田。
紧盯项目建设“关键点”,监督提质增效强根基
农村饮水工程是保障安全饮水的硬件基础,其建设质量直接决定供水保障的“硬实力”。郧阳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专项视察工作组,抽调水利、工程管理等领域的专业代表参与,形成“常委会统筹、专委会牵头、代表参与”的监督合力,在视察中,人大代表深入乡镇村组现场,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与施工人员和群众交谈等方式,详细了解项目规划设计、建设进度、资金使用等情况。针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地形复杂施工难、管网铺设推进慢等问题,详细排查项目规划设计合理性、建设进度匹配度、资金使用规范性等情况。代表们积极建言献策,督促相关部门强化统筹协调,优化施工方案,严把工程质量关,加快项目进度,有力地促进了项目实施。为了让项目建设尽快落地见效,让群众早日受益,郧阳区人大常委会将推动城乡一体化水厂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维修养护水质提升项目作为监督重点,加强跟踪督办。在人大监督推动下,投资12.34亿元的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加速落地,其中江南水厂已完成厂区主体及部分管网施工,达到年度建设目标,年底即可试水,辐射带动周边6.6万农村群众供水保障水平得到提升;南化水厂作为区域骨干工程,通过优化缺水源头,以滔河水库为稳定水源,日供水规模达20000吨,可改善沿线4个乡镇14.2万人饮水条件。同时,加快推进72个供水工程设施改造、维修养护工作,在13个乡镇集镇实施供水管网改造提升,为12万群众筑牢用水安全“硬件屏障”。
筑牢运行管护“长效墙”,监督常态长效固成果
工程建好只是起步,长久管好才是关键。郧阳区人大常委会聚焦农村供水“重建设、轻管护”问题,在充分视察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推动建立全链条管护机制”的建议,并形成审议意见,督促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落实“三个责任人”制度,明确乡镇分管责任、行业监管责任和供水单位运行管理责任。在郧阳区人大代表推动下,郧阳区大胆创新,建立“县域统管+村级协管”的管护模式,由专业化供水公司统一接管千吨万人水厂,实现设备运维、水质检测、人员管理标准化;为部分村组争取增设“村管水员”公益性岗位,每年对基层供水工作人员开展2次技术培训,提升基层管护能力。针对群众反映的维修响应慢、投诉渠道不畅通等问题,监督推动“监督服务卡”全覆盖,将区级监督电话、供水服务电话、维修抢修电话张贴至每户显著位置,建立“群众反馈—代表督办—部门处置—回访确认”机制,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48小时内能够得到及时响应解决。如今,通过督办,全区10座千吨万人农村水厂全部达到省级标准化管理水平,青曲、子胥等10座中心水厂获评全省农村供水标准化管理工程,标准化创建率达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持续得到巩固和提升。
倾听民声民意“第一线”,监督精准发力解民忧
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最懂群众需求。郧阳区人大常委会以“两联三进四问”工作机制为抓手,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组织各级人大代表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开展“饮水安全问需于民”大走访活动,以“宣传员”“信息员”“服务员”身份收集诉求。在青山镇园岭山村,代表们走访时发现该村因地势较高,旱季水压不足导致部分农户断水问题,迅速形成《关于解决园岭山村饮水加压问题的建议》,督促水利部门、施工单位与村委会成立攻坚专班,优化方案增设增压泵站,加快3公里管网铺设,困扰村民多年的饮水难题彻底解决。为提升监督工作精准度,区人大推动建立“双向互动”机制,督促水利部门通过开展水厂“公众开放日”活动,邀请群众代表、人大代表“零距离”观摩制水工艺,现场检测水质,收集群众对供水服务的意见建议,推动供水单位提升服务质量。针对群众反映的水费收缴不规范问题,代表们调研后建议推行“计量式收取水费”管理,督促供水单位安装智能水表,建立“一户一表、按量收费”机制,既保障供水单位规范运营,又维护群众切身利益。“过去吃水靠人挑,现在拧开水龙头就有干净水,缴费也透明,这日子越过越舒心!”南化塘镇磊石河村村民徐明义的话,道出了当地群众的共同心声。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郧阳区人大常委会通过靶向监督、全程跟踪,推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不仅解决了群众的饮水难题,更让子胥水厂等工程成为助力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支撑起近7万人的产业用水需求,带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下一步,郧阳区人大常委会将持续聚焦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创新“代表+专家”监督模式,紧盯水源保护、水质监测等关键环节,跟踪问效不松劲,以有力监督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水动力”,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在清泉流淌中持续升温。(吴文波 王方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