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监督动态 >> 文章详情

十堰:强化监督聚合力 提升民生幸福感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5-11-18 10:21   [收藏] [打印] [关闭]

今年以来,十堰市人大常委会聚焦监察司法工作,围绕群众期盼和民生关切,坚持寓支持于监督之中,与“一府一委两院”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同题共答,合力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让民生幸福更加可感可及。

与政府同向发力,合力守护群众“钱袋子”。非法集资、传销、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侵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严重侵蚀社会诚信根基,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市人大常委会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将防非吸治传销反电诈工作作为2025年重大课题开展专题调研,调研报告获市委主要领导批示。

一是高位谋划同部署。市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2次专题研究调研方案,明确调研目的、方法和要求。4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指导精准发现问题和提出应对之策。常委会分管领导参与调研活动全过程和各方面,全面掌握情况、及时调整重点。市政府制发“防治反”专项行动方案、成立工作专班,市政府办、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等牵头单位派员全程参加调研活动。

二是精心组织同推进。坚持条块结合、重点突破,上下联动协同推进调研活动。选取茅箭区、张湾区、丹江口市等发案集中的区域实地调研,组织其他地区同步自查,全域收集“第一手”资料。聚焦“防治反”关键环节精准发力,分别召开金融、通信、新闻媒体、重点行业主管部门专题座谈会,深度了解防范治理难点堵点、探讨破解之策。广泛听取政法单位、市场监管、教育等85个单位情况汇报,征求127名基层一线人大代表、法官、检察官、民警、师生、社区工作者等不同行业群体意见建议,收集梳理各类材料137份。与调研工作同步,市政府和相关单位,集中力量和时间,多措并举掀起“防治反”专项行动新攻势,宣传防范、风险摸排、打击治理等各项工作全面铺开、有序推进。

三是靶向施策同治理。召开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常委会会议,专题审议“防治反”调研报告。委员们精准指出,常态化推进工作的机制有待健全,协同作战效能需进一步释放,部门间信息共享、线索移交等环节存在堵点;宣传防范的精准度有待提升,对年轻群体吸引力不足,对易受害群体渗透力不够等问题,制约了“防治反”工作效能的提升,同时针对性提出15项具体措施。政府和相关单位逐条分解细化落实措施,明确责任领导、责任人和完成时限。“防治反”专项行动以来,全市电信网络诈骗发案数、损失数分别下降11.99%、12.97 %。

与监委协同监督,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党的执政根基。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与市监委建立监督事项互商、工作协同联动、信息互通共享等机制,合力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一是监督事项互商。市人大常委会将听取审议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情况报告,纳入2025年工作要点。从调研方案制定实施,到听取审议工作报告,再到汇总交办审议意见,市人大常委会与市监委坚持全程互通信息、协同联动。会前,互通监委报告专项工作和人大听取审议工作报告的程序和要求,明确调研组织实施、报告起草报送等具体事项,确保各环节衔接到位。调研中,共同抽调专业力量组成调研组,对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要求,逐项察看整治任务推进情况、深入研判问题及原因,推动压实各单位主体责任。会后,将常委会委员审议意见“清单化”为12条具体措施,交市监委办理,共同推动问题整改。

二是工作协同联动。市人大常委会将市政府2025年民生实事十大行动完成情况作为2025年监督议题,由主任会议成员带队开展集中视察,市监委同时开展专项监督,双方通过现场察看民生实事推进情况、听取职能部门情况汇报、座谈交流征求意见,共同推动制定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十二项措施,交叉评查涉企行政执法案件4392件,推动入企检查减少1.3万次,处罚金额下降6111.08万元。在我市部分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开展履职评议工作中,县人大常委会主动邀请县纪委监委干部组成调查组、阅卷组和监督组,全程参与走访座谈、案件评查、旁听庭审、征求意见、回访重点案件当事人等评议工作各环节,及时将测评结果与纪委监委共享,共同推动“一府两院”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质效。

三是信息互通共享。落实省委意见和鄂纪办发〔2025〕7号文件精神,将监督工作计划、重点工作安排、重要工作信息以及人大视察调研报告、执法检查报告、审议意见等,通报市纪委监委,加强日常沟通和信息共享。今年9月以来,会同市人大办向市纪委监委转交有关信访件2件。

与检察院同题共答,共绘公益保护新画卷。创新开展人大代表建议与检察建议衔接转化工作,“人大+检察”协同治理新模式凝聚起同题共答解民忧、护民利的合力。

一是健全机制凝聚保护共识。深入市人民检察院调研半年工作情况,专题听取代建与检察建议衔接转化情况汇报,推动进一步落实衔接转化工作办法,强化衔接移送、动态管理、重点督办等制度执行,持续深化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此外,十堰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出台加强人民检察院检察建议工作的意见,部分地方党委制定加强检察机关对行政执法法律监督的实施意见、人大常委会作出加强检察建议工作的决定,将建议转化工作纳入法治建设、平安建设目标考核,在全社会凝聚起合力保护公益事业的强大力量。

二是工作互动实现双向“赋能”。建议双向转化过程中,人大代表受邀积极参与诉前磋商、“回头看”、旁听庭审等公益诉讼办案环节,充分发挥“智库”作用,助力破解公益诉讼案件线索发现难、调查取证难、鉴定评估难等问题;深度挖掘检察建议所涉事项背后的共性问题,督促相关监管部门举一反三,推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摸底排查、专项整治、出台制度,持续放大建议办理综合效应。工作中,检察机关通过认真研究代表建议及主办、协办单位的答复意见,准确掌握有关监督事项的责任主体、执法依据、专业判断、监管措施、进展成效、问题症结、解决方案等,进一步突出办案重点、加强协同协作、提升办案质效。双向互动中,人大代表不断积累提出高质量公益保护建议的案例样本和实践素材,检察建议的精准度和刚性不断增强,民声“变现”跑出加速度。

三是合力化难题解民忧。今年以来,联合检察机关将代表建议转化为检察建议15件,办理案件9件,推动解决交通、食品安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21个。如:针对垃圾中转站作业场地保洁不及时、运输车辆密封不到位等问题,茅箭区人大代表提出《关于对马家河垃圾中转站进行治理的建议》,转交区检察院转化为检察建议后,区检察院扩面摸排17个垃圾中转站,推动更换破损设备、增设排污设施、加装除臭装置,并建立“首次警告、再犯追责”监管机制严管违规遗撒行为,共同守护群众“家门口”的环境。针对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代表建议中指出的,流动食品摊贩未办理备案登记,部分从业人员缺乏健康证等食品安全隐患问题,竹山县检察院迅速组织摸排并制发检察建议,推动全县开展拉网式排查,督促52家流动摊贩建立信息管理台账、部分经营者补办健康证,把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防线筑得更牢。(胡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