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执法检查 >> 文章详情

​“法律巡视”守护“舌尖上的安全”——恩施州人大常委会开展食品安全“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5-07-11 14:48   [收藏] [打印] [关闭]

6月26日,恩施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恩施州关于食品安全“你点我检”人大代表活动专项抽检的分析报告》结果:38名省、州、县(市)人大代表全程深度参与州人大常委会组织的食品安全“一法一条例”(食品安全法和湖北省食品安全条例)执法检查,通过“代表点单+部门接单”方式,共随机抽检食品58批次,抽检食品合格率100%。同时,根据《恩施自治州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分析报告》结果显示: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5月30日,全州共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抽检17646批次,其中发现问题591批次,问题发现率3.35%。

两组数据,既反映了恩施州食品安全的总体状况,也映射着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州人大常委会对贯彻实施食品安全“一法一条例”开展执法检查,主要目的就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遵循“四个最严”要求,突出问题导向,聚焦全州食品安全工作的关键环节和短板弱项,剖析法律法规贯彻实施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督促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法律法规实施力度,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三个突出”深入开展“法律巡视”

今年,全国人大委托省人大常委会对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情况开展执法检查。省人大常委会将食品安全法和湖北省食品安全条例执法检查纳入年度监督工作计划并作出统一部署和安排。州人大常委会党组高度重视,党组书记、主任田金培任执法检查组组长,亲自部署、精心组织实施执法检查工作。检查组制定了工作方案,开展了自查和检查前培训,着力于“三个突出”开展执法检查。即:突出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监督实践;突出服务保障民营企业发展,为市场主体规范经营提供实践示范与合规指引;突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引导消费者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增强全社会食品安全法治意识。

6月11日至14日,州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就全州贯彻落实“食品安全一法一条例”情况开展了执法检查。检查组召开执法检查调研座谈会听取了州人民政府及州市场监管局、州教育局、州公安局、州财政局、州农业农村局、州卫健委、恩施海关、州公共检验检测中心8个单位的情况汇报,先后深入恩施市龙凤镇集贸市场、华硒批发市场、九立方购物广场、新锦添超市和巴东县昌华农贸市场、巴东县光明中学、汉水神农(湖北)饮品有限公司进行了实地检查。

同时,全州8县市人大常委会同步组织开展了食品安全“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和“你点我检”代表专项活动,并向州人大常委会报送了执法检查报告。

“四个最严”共保“舌尖上的安全”

执法检查组紧扣法律法规条款,重点检查了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职责落实、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及风险评估、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及食品检验、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落实、学校等特殊区域、食用农产品等特殊食品的安全监管、食品进出口监管、网络平台食品安全监管、法律责任落实等情况。

从本次执法检查总体情况看,全州各级各部门始终把食品安全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党政同责,坚决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和最严肃的问责),紧扣经济发展大局和人民群众期盼,聚焦守护民生健康、提振消费信心关键环节,积极构建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强化全链条监管,食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近5年未发生较大以上食品安全事故。全州建成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实现了食品生产企业产品可追溯。全州建立健全落实食品安全属地责任工作机制,共有6093名干部包保食品经营主体56490家,均实现当年督导全覆盖,问题整改率保持在95%以上,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恩施州成功创建全省首个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州,7个县市成功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县,2023-2024连续两年全州食品安全公众满意度排名全省第二。

——检测能力全面提升。州公共检验检测中心拥有先进仪器设备884台套,已取得CNAS、国家级CMA、省级CMA、CATL、CASL等五张资质,通过CNAS认可参数38项;通过国家级资质认定产品164个、参数759项;通过省级资质认定产品1030个、参数11121项;通过农作物种子检测资质6项;通过农产品检测资质308项。

——智慧监管全面推进。农业农村部门组织全州2459家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注册和使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教育部门建设“数字食堂”监管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智能电子秤实现学校食堂食材“采购-验收-加工”全程可追溯;市场监管部门实现全州中小学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AI识别”全覆盖,并接入“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云平台”;卫健部门积极研发并推广应用食品标签小程序,创建常见的33类290余种食物营养成分数据库,实现了数据库和食品标签小程序对接。恩施海关扎实开展进口食品“国门守护2025”行动,坚决守住进出口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专项监督全面加强。市场监管、公安、农业农村等部门协同推进专项整治,强化行刑衔接和执法联动,2024年以来,全州市场监管部门查办食品安全类案件1559起,农业农村部门办理案件279件,公安部门立案侦办食品领域刑事案件16件,抓获犯罪嫌疑人36人。加强校园食品安全排查专项整治及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完成校园食品全覆盖检查,累计开展校园及周边食品抽检2276批次。强化网络平台食品安全监管,累计检查线下实体店4933家,发现问题164个,已督促全部完成整改。

“五条建议”促进完善全链条监管

本次执法检查重点选择了学校、企业、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商超和饮食广场等重点部位、重点环节,将“你点我检”人大代表活动、“百姓点检日”相结合,按规范程序现场随机对奶茶、面条、佐料、干货海产品、鲜肉、皮蛋、蘑菇、零食、饮用水等多种产品进行抽检,有利于掌握实际情况和发现问题,既体现了执法检查的突击性、严肃性和法定性,又实现了普法、执法与监管的有机融合。省人大代表、州公共检验检测中心硒标准研究所所长廖美林对执法检查质效表示高度赞同。

检查组汇总实地检查和检查前各部门自查情况,对照市场发展新业态、安全形势新挑战和政策导向新标准,认真梳理了全州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全链条监管存在薄弱环节。特别是农村及偏远地区,投入少、监管频次低、指导弱,存在监管盲区。部门间数据互通共享滞后,农产品追溯系统与市场监管平台未完全对接,风险预警时效性差。快递企业对食品类快件实名收寄、验视制度执行不严,假冒伪劣食品可能通过物流扩散。小型屠宰点关停后,偏远山区群众对鲜肉的迫切需求催生地下私宰,点位分散、隐蔽性强,“两证两章”制度面临失效风险,问题肉品流入市场风险剧增。集贸市场、商品批发市场规范化建设不够,食品流动摊贩监管、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保健食品市场整治、餐厨废弃物管理仍需加强,小作坊、小摊贩(小食杂店)、小餐饮等“三小”食品安全隐患较多。新兴食品业态风险防控能力不足。对“无堂食”外卖、直播带货等新业态实时风险预警及电子取证能力薄弱。对“以非法获利为目的虚构事实举报”等行为缺乏规制,举报人权益保护还需加强等。

针对上述问题,检查组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坚持强基固本,压实监管责任。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充分发挥“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牵头抓总作用,完善食品安全属地管理、主管、主体和监管责任体系,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二是坚持精准防控,严管重点领域。强化食品源头治理与全过程监管,紧盯重点品种和薄弱环节,开展专项整治。加强城乡接合部、农村市场食品安全监管,明确“三小”生产经营负面清单,清晰界定其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类别。进一步深化学校食堂、集中供餐单位食材源头管控和过程管理。推动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有效衔接。三是坚持数字赋能,创新监管模式。规范网络经营秩序,落实平台约谈、入网核查、问题商户下线等措施。深化与电商平台数据对接共享,探索应用AI识别等智慧技术,提升风险预警和靶向监管能力,推动线上线下一体化智慧监管水平不断提升。四是坚持齐抓共管,深化社会共治。持续开展食品安全“你点我检”活动,创新活动形式,拓展参与渠道,让食品安全“你点我检”工作更贴近民生需求,提升影响力。同时加强科普宣传,结合抽检结果发布,加大食品安全知识科普宣传力度,提升公众安全意识和辨别能力。五是积极推动修改食品安全一法一条例。规范处罚裁量权与优化小微主体监管,强化新兴领域和农村地区的食品安全监管法律依据。(吉尚明)

执法检查组在巴东县昌华农贸市场实地检查冷鲜肉“两章”情况

执法检查组在巴东县汉水神农(湖北)饮品有限公司现场抽检饮用水质情况

执法检查组在巴东县光明中学检查食品采购及从业人员健康管理情况

执法检查组在恩施市龙凤镇集贸市场检查蔬菜、货品溯源登记情况